笔记本的前面几页,爷爷只是对棺材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,再加上他自己的一些感悟!
我接着往下看!
“棺材的种类:楠、桐、松、柏、椿、柳木、水泥、缸棺、喜棺、苇席。”
“棺木不论大小内径宽窄都是一样的。所谓二四、、四六都是按棺材版的厚度而言的,后边的板少于前头的厚度。一般做棺木必须达到长度两米四,俗说:七尺三走遍天:“
“而每种棺材的性能又不一样!比如柏木棺,柏木的性能,民间传说:“柏木棺材石榴木裹”,柏木用独板的很少,原因是柏木生长缓慢,木质细腻,坚韧,其他木质根本就不能和它拼合,唯石榴木与它相吻合,因而柏木头细,都是用多个圆心制作的,但必须用石榴木八吊绽住,这样永久不崩裂了。”
“比如楠木棺,楠木性坚硬无比,极难制作。一代名将许世友去世后用的就是楠木棺,详情另文记载。”
“比如石棺,古代西部三区的一种棺葬形式。在摘星台博物馆有藏品陈列。在淇县云梦山南侧有一具石棺露天摆放,传说这是孙膑老祖之棺。”
“比如水泥棺,水泥棺在六十年代初曾流行一时,它的形状,和木棺一个样,那时均因经济拮据之故,后来再没人用了。”
“比如缸棺,缸棺是用两口水缸对到一起的,将死者装入掩埋。”
“比如喜棺,喜棺(也叫做喜货)做好之后,安放在闲房之内,上贴红纸写上喜字,一旦老人谢世,随时用上。”
“比如苇席,用苇席卷起来掩埋的,也称软埋。大多发生在生活困难的时代,死去的人比较孤独和贫困,没有儿女和近门亲属,多由街坊邻居帮助办理后事的情况下,用苇席一卷抬到公共地方埋葬。”
我又翻过了几页,发现是爷爷把棺材大致的做了一个分类,并且简单介绍了不同类型棺材的性能!
我接着往下翻,下面则是爷爷整理了一些做棺材,或者是抬棺材下葬时的一些禁忌!
“一:生人过了60虚岁生日后,就可以定制棺材,包括骨灰盒、阴宅公墓等,为自己百年后做好打算,以免给儿孙后代添麻烦。正所谓人活百岁,终究一死,提前选好自己中意的棺材、墓地等,未尝不是一件好事。以免闭眼之后,后悔莫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