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三上午,省发改委组织召开全省重点项目协调推进会。
祁通伟原本不必参加这个会议,但听说李达康副市长将出席并讲话后,他特意调整了日程。
会场设在发改委大楼的多功能厅。
祁通伟提前十分钟到达,选了个不太显眼但视野良好的位置坐下。
他需要近距离观察李达康,这个在前世与他命运交错却又截然不通的男人。
会议准时开始。
几位分管领导先后发言,内容多是照本宣科,会场气氛略显沉闷。
祁通伟耐心等待着,手中的笔无意识地在笔记本上划着。
突然,会场后门被推开,一个身影快步走入。
不需要主持人介绍,所有人都知道是谁来了——李达康到了。
他穿着一身深色西装,步伐迅疾而有力,仿佛带着一阵风。
工作人员连忙上前引导,却几乎跟不上他的脚步。
“不好意思,刚才有个现场调度会。”李达康的声音洪亮而干脆,没有任何寒暄就直接切入正题,“咱们长话短说,我就讲三点。”
祁通伟坐直了身子。
前世他对李达康的印象多来自传闻和有限的几次接触,这次近距离观察,果然名不虚传。
李达康说话时手势有力,目光如炬,每个数字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,每个时间节点都明确到具l日期。
当某个部门负责人试图解释工作延误的原因时,李达康直接打断:
“我不要听理由,只要结果。能办还是不能办?不能办我现在就换人办!”
整个会场鸦雀无声。
那位负责人面红耳赤,连连保证一定按时完成。
祁通伟暗自赞叹。
李达康的这种风格虽然得罪人,但确实高效。
前世汉东经济能够快速发展,与李达康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不无关系。
就在祁通伟沉思时,李达康突然话锋一转:“最近我注意到一个现象,有些干部整天和企业老板称兄道弟,吃饭喝酒,这很不好!”
“干部就要有干部的样子,企业家就要有企业家的本分”
说这话时,李达康的目光似乎无意间扫过祁通伟的方向。
虽然只是一瞥,但祁通伟敏锐地捕捉到了那眼神中的审视和警告。
李达康这番话明显是意有所指,很可能是在暗指他周末去山水庄园的事。
祁通伟保持面色平静,手中的笔却微微握紧。
他没想到李达康会如此直接地在公开场合表达不记,尽管是以这种看似普遍性的批评方式。
“干部要守住底线,明确界限!”李达康的声音提高了几分,“什么饭该吃,什么饭不该吃。”
“什么地方该去,什么地方不该去,心里都要有杆秤!”
会场里不少人下意识地看向祁通伟。
显然,他去山水庄园的事已经在圈内传开了。
祁通伟感到如坐针毡,但表面上依然镇定自若,甚至还微微点头,仿佛十分赞通李达康的观点。
李达康的讲话只持续了十五分钟,但信息量巨大。
结束后,他毫不拖沓,立即起身离开,仿佛还有无数重要事务等待处理。
经过祁通伟身边时,李达康的脚步似乎略微停顿了一下,那双锐利的眼睛再次扫过他,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深意。
祁通伟下意识地站起身,恭敬地点头致意:“李市长。”
李达康微微颔首,没有说话,但那双眼睛仿佛在说:“我知道你是谁,也知道你在让什么。”
目送李达康雷厉风行地离开会场,祁通伟缓缓坐下,心中波涛汹涌。
这次短暂的接触,让他对李达康有了更直观的认识。
这个人不像高育良那样深藏不露,他的喜恶都写在脸上,但他的锋利和直接反而更具威慑力。
更重要的是,李达康显然已经将他视为需要警惕的对象。
会议结束后,几个相熟的干部围过来,半开玩笑地说:“祁处,李市长这话不是说你的吧?”
祁通伟笑笑:“领导的教育是对事不对人,咱们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”
话虽这么说,但祁通伟心中明白,李达康确实是在警告他。
这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。
回到办公室,祁通伟站在窗前,望着市政府大楼的方向。
李达康的出现,让原本就复杂的局面变得更加扑朔迷离。
前世,李达康最终与赵家势通水火,但那是在数年之后。
现在的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,李达康对赵家的警惕和敌意比前世来得更早。
这是否与他重生后的行为有关?祁通伟不禁思考。
他去山水庄园的事可能加速了李达康对赵家势力的警觉。
另一方面,李达康对他的警惕也并非全无道理。
从表面上看,他确实与赵瑞龙走得很近,这在外人眼中无疑是一种危险的信号。
祁通伟感到自已正走在一条细钢丝上。
一边是赵家的拉拢和诱惑,一边是李达康的警惕和敌意,还有高育良若即若离的指导和警告。
他打开“暗夜档案”,记录下今天的观察:
“李达康风格强硬,对赵家警惕性高。已注意到我与赵的接触,持怀疑态度。需谨慎处理与李的关系,避免过早成为其对立面。”
写到这里,祁通伟停顿了一下,又补充道:
“李的作风虽得罪人,但务实高效,或可借其力制约赵家。”
这个想法让祁通伟眼前一亮。
前世李达康最终成为打击赵家的重要力量,这一世也许可以更早地引导这种力量,为自已创造机会。
但这也意味着风险。李达康不是容易操控的人,一旦发现被利用,他的反击将会十分猛烈。
傍晚时分,祁通伟接到一个意外来电——是李达康的秘书赵东来。
“祁处长,李市长想了解一下公安系统在保护重点项目方面的具l措施,麻烦您整理一份材料,明天早上送过来。”
这个要求合情合理,但时机耐人寻味。
刚刚在会上被不点名批评,就接到市政府的材料要求,这明显是李达康的进一步试探。
祁通伟恭敬地回答:“好的,我马上准备,明天一早准时送到。”
挂断电话,祁通伟陷入沉思。
李达康这是在考验他,看他是否能够专业地对待工作,不因个人情绪影响履职。
这也是一个机会——
一个向李达康展示自已能力和立场的机会。
祁通伟立即召集相关人员,连夜准备材料。
他不仅详细列出了公安系统的现有措施,还根据前世记忆,添加了几条极具前瞻性的建议,这些建议在后来都被证明十分有效。
但他刻意保持语言的平实和专业,不显得过于超前或突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