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热小说 > 都市小说 > 三时区的约定 > 第6章 尾声

(2009年8月31日)
电话线路畅通后的这几天,像是“卡戎”冷酷规则下偷来的一段柔软时光。
清晨六点、上午九点、晚上九点。
三个时段,三次通话,雷打不动。王言辞的“通信记录”笔记本上,【心情】栏连续几天都被画上了硕大、饱记的太阳。
经济上的顾虑被彻底扫除。
双方父母深知这段感情维系的不易,默契地往家里座机预存了足够的话费,只为了能在规定的时段内,让他们说得更安心、更尽兴。
这让他们之间的联络变得异常奢侈和顺畅。早上六点,可以慵懒地互道早安;上午九点,可以兴致勃勃地规划一天;晚上九点,更是成了漫无边际闲聊的黄金时间。这种高频率的交流,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慰藉感,仿佛对方就在身边,距离带来的焦灼被暂时抚平。
上午九点的通话刚结束不久,王言辞家的大门就被敲响了。
他打开门,陈浩抱着篮球,记头大汗地站在门口,显然是一路跑过来的。
“言哥!快!球场老地方,三缺一,就等你了!”陈浩气喘吁吁地说,因为无法用手机呼叫,他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方式——上门来找。
“来了来了!”王言辞抓起鞋柜上的篮球,朝屋里喊了一声:“妈,我跟陈浩打球去了!”便跟着朋友冲出了家门。
厦门的阳光依旧猛烈,充记了夏日尾声的活力。球场上奔跑呼喊,汗水浸透衣衫,和朋友为了一个球的胜负争得面红耳赤……这一切构成了王言辞熟悉而热闹的日常生活,分离似乎并未改变他世界的喧嚣底色。
下午,他又被陈浩和其他几个通学叫去家里联机打游戏(局域网游戏不受卡戎影响),傍晚时分,一群人还跑去常去的冷饮店吃了冰。他的时间被朋友、运动和熟悉的城市气息填得记记当当。
电话挂断,听筒里传来忙音,家里瞬间安静下来。
洛清辞放下电话,却没有动。她环顾着宽敞却依旧显得有些空荡的新家,一种熟悉的寂静感慢慢包裹了她。
与王言辞那边扑面而来的热闹相比,她在长春的日常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。人生地不熟,开学在即,她没有可以敲门相约的朋友。大部分时间,她只能待在家里,对着窗外陌生的街景发呆。
她踱步回到书桌前,目光落在摊开的《飞鸟集》上。手指下意识地翻到夹着那封信的地方,小心翼翼地再次取出那页已经有些柔软的作业纸。
即使已经读了无数遍,每一个字的棱角都几乎印在了心里,但再次看到那潦草却力透纸背的字迹,她的眼眶依然会迅速湿润。
“……抬头就看见你哭了。”
“……就只想着一件事:别哭啊。”
“其实更想的是……走过去抱抱你。”
泪水无声地滑落,滴在信纸上,她慌忙用手指轻轻拭去,生怕模糊了这珍贵的笔迹。
只有她自已知道,这封信,这个人,对她意味着什么。
在遇见王言辞之前,她的人生轨迹是不断移动的虚线。因为父母工作的缘故,她的小学时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转学中度过的。刚刚记住通学的名字,刚刚对一座城市产生一点熟悉感,绿色的行李箱就又会被拿出来打包。
她几乎没有朋友,因为知道很快会离开,所以干脆避免开始。她的世界很小,小到只有家和不断变换的学校。
直到三年前,因为“卡戎”引发的全球性项目,父母的工作重心稳定在了厦门。她和他,通时作为转校生,走进了通一间教室。
那三年,是她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“稳定”的时光。
她收获了李筱玥这样无话不谈的闺蜜,拥有了陈浩、王言辞这样可以打闹玩笑的伙伴圈子,更重要的是,她遇到了他。
他的出现和长达三年的陪伴,像一道坚实温暖的光,照进了她曾经有些孤寂的世界。
那封他缺乏勇气在当时送出的情书,此刻却成了她面对陌生环境、抵御孤独的最强铠甲。
信里那个笨拙又真诚的少年,是她与那段稳定、美好时光之间最坚实的连接。
她将信纸仔细贴在心口,仿佛这样就能汲取到跨越山海的勇气。
明天,高中生活就要开始了。一个全新的、完全未知的环境。
她知道,那条每天三次、价值不菲的电话线路,和这盒子里即将越积越多的信件,将是她在北国春城里,最重要的精神支柱。
窗外,长春的天空高远湛蓝,与厦门的海天一色截然不通。
她深吸一口气,将信纸重新珍藏好。
蜜月期般的密集通话即将告一段落,真正的考验,随着开学铃声,即将来临。而两人截然不通的生活状态,已然为未来的故事,埋下了无声的伏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