职场浮沉里,能遇见一位懂你、带你、护你的贵人,大抵是最幸运的事。我的这位贵人,便是品保部门的最高主管
——
一个提起他,团队里人人都心生敬佩的人。
初见时,他总带着温和的笑意,眼神里藏着沉稳的光,说话彬彬有礼又逻辑清晰,举手投足间尽是绅士风度。那份莫名的熟悉感,像寒冬里撞见暖阳,让初入品保的我少了几分局促。那时我还不知道,这份
“似曾相识”,会成为后来我在压力里站稳脚跟的底气。
品保本就是
“夹心饼”
般的难让事
——
一边要盯着内部制造的产能节奏,一边要应对客户端的品质要求,每天被处理不完的异常、开不完的协调会、写不尽的报告追着跑。从车间现场的检验量测,到办公室里的审核复盘,密密麻麻的事务压得人喘不过气。从前我总暗觉自已心浮气躁,遇事容易慌神,甚至悄悄怀疑
“心里装不下事,是不是干不了大事”,可在他那里,再乱的局面似乎都能理顺。
最难忘那次棘手的客诉。客户的投诉邮件层层转发,最终落到他手里,我当时慌得手心冒汗,生怕自已处理不当。他把我叫到办公室,没有半句责备,只是轻声问起客诉的核心问题。我絮絮叨叨从头讲起,他耐心听完,随即拿出解决方案,连处理报告的框架、逻辑都一一拆解
——
教我怎么写
8d
报告、fa
分析,甚至邮件的措辞分寸都细致提点。从前被客户追得
“屁股冒烟”
的我,第一次在他的指引下松了口气:原来厉害的人,真的能
“三下五除二”
就抓住问题要害,让客户从不记到认可。
品保和制造的摩擦更是家常便饭。生产要赶产能,品保要守原则,常常为了
“放不放行产品”
争得面红耳赤。按
aql
抽样标准检出异常,该开单处理的绝不能含糊
——
要么限量放行,要么特采评估,要么返工退化,最后
“皮球”
总落在品保手里。可总有人不理解:有次品管按规退货,制造的通事竟动了怒,差点动手;更过分的是,曾有制造人员因放行争议,对着品保通事骂起家人,语言暴力听得人揪心。
是他站了出来。他立刻召集制造部门主管开会,语气平静却掷地有声:“工作场地要以身作则,不是比谁嗓门大、谁更冲动,解决问题才是目的。”
他拿出公司管理办法和检验流程,让双方按事实说话,不搞内耗。最终,参与冲突的通事都按规定记过,更重要的是,他牵头梳理了后续作业规范,从此再没出现过类似的争执。那一刻我才懂,所谓领导力,不是高高在上,而是在矛盾里扛事,在混乱中定调。
他待下属向来知人善任,也总把责任往自已肩上扛。多少个傍晚,通事们下班回家休息时,他办公室的灯还亮着
——
义务加班到七八点是常事,要么梳理当天的异常,要么去车间看员工的工作状态,偶尔还会找下属聊几句近况,问问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。他重视人才,也愿意提拔新人,从不吝啬分享自已的经验;面对团队的压力,他从不多说,只默默用行动带头:别人在家看电视、刷手机的时侯,他在公司盯流程;团队有纪律松懈时,他不是批评,而是悄悄提醒、以身作则。
如今再想起
“千里马遇伯乐”
这句话,我才真正明白其中的分量。他不仅教会我
“遇事冷静、处事有条”
的工作方法,更让我看到:一个优秀的领导者,能在压力里守住原则,在冲突中化解矛盾,在团队里点燃信心。跟着这样的人让事,安心、踏实,更能看清自已要走的路
——
原来品质不只是
“检出来的”,更是
“带出来的”,是他用自已的沉稳、担当与坚守,带着我们这群
“千里马”,一步步朝着更专业的方向,望向更远的未来。